我国电子废物处理问题及解决策略初探

    铺天盖地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正将中国从“世界加工厂”变成“世界垃圾场”,这种困境使得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极大挑战。本文在对中国电子废物回收、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后,提出通过财政补贴及发行环保彩票等形式筹集资金,将法律、行政手段与经济措施有效结合起来,以期完善中国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文简称发改委)日前颁布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所谓电子废物,就是指废弃电器、电子设备,具体来说就是指各类废弃的计算机、打印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伴随着电子制造业的繁荣,电子废物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却成为人类社会无法逃避的现实。

    1电子废物污染严重

    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估计,1997~2004年全美仅报废的电脑就达到3亿多台,而到2005年,每一台新电脑投放市场的同时就有一台旧电脑加入电子废物的行列;预计2007年,美国每年丢弃的电子设备将从目前的4000万件激增至5亿件。欧盟同期发表的报告也指出:从1997年起,每5年欧洲电子废物便增加16%~28%,其速度比废物总量增长速度快3倍。

    然而数目如此巨大的电子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

    2002年2月25日,一份来自美国硅谷毒物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等机构发表的报告《出口的危害:亚洲高科技垃圾》指出:“在发达国家产生的21世纪电子废物中,90%0以上被运送到了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而其中80%0被运送到中国。”也就是说,即使按最保守的数字估计,中国也已经“接受”了近800万t的电子废物,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一路飙升。

    同期,从中国国内情况看,发改委提供的官方数字显示,2003年中国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的产量为1.82亿台,预计社会保有量9亿台,报废量2800万台,已经达到了淘汰报废的高峰期,这还没有算上更新速度更快的手机等电子产品。

    由以上种种数据,我们对中国电子废物的数量可见一斑。生产电子产品所使用的1000多种原料,一半以上是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和对环境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物质,如碘、铅、镉、汞等。这些物质随时都有可能通过呼吸、食物链甚至皮肤等进入人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此外若采取简单填埋,有害元素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焚烧,原材料中释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将对空气造成污染,乃至形成酸雨,破坏大气层。

    2我国电子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

    2004年,笔者走访了北京远郊及河北、天津等部分垃圾处理点或废品收购站,发现尽管国家己经提出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但大多垃圾场未做任何分选,至于电子废物他们更没有采取任何安全处理措施;而几个收购站也主要是将收来的电子废物简单分拆后再将拆得的塑料、金属等高价卖出。

    近一两年来,国内已建立起的具较好处理能力和基本环保达标的废旧电子产品处理再生利用企业却相继陷入“无米下锅”的泥潭,大多由于电子废物来源不稳定、数量太少等原因处于停产状态。国家在天津、青岛(海尔集团)等地建立的废旧家电处理示范中心,也表示对电子废物“没什么可说的”。

    从存量上看,中国目前废旧电子产品的绝对数量足以保证这些企业正常运转并获得较高回报率,但是现在,这些废物却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变成“稀缺资源”。早在1994年北京市经委就在大兴成立了工业有害废物处理基地,专门处理废旧电脑等,然而到目前为止,该基地处理的电子废物却几乎全部来自外企和美国、加拿大等国使馆,国内单位很少像外企那样主动花钱上交电子废物。199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开通了信息产业废弃物“绿色通道”,但其服务对象仅限于政府机关、外国驻华机构、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且由于是收费服务,对国内企事业单位进入“绿色通道”形成障碍。该服务目前已经停止。

    2005年3月初,笔者在河北省安新县调查时发现,沿途不时出现冒着浓烟、弥散着刺鼻气味的小院子,大多是从事非法电子废物处理的小作坊,他们所处理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废品回收的小贩,而他们的处理手段也极其原始——简单的焚烧和酸洗处理,整个流程不过几小时,最终的废弃物也只是通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而这样简单的预处理不但不足以降低后续处理阶段污染物排放量,反而会对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以河北省安新县为例,处理电子废物是当地农民的致富捷径——投入只是简单的几桶化学药剂、几千元的废品,利润却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而由此造成的空气严重污染、地表水和饮用水重金属大量超标、当地居民各种疾病的显着增加、增加土壤和耕地大面积退化等难以治理的环境污染,由于制度的缺失则暂时无人关心了。

    这些小作坊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垃圾大军”——他们源源不断地将廉价回收来的电子废弃物转手卖给小作坊主。从调查中还得知,部分先“发达”起来的作坊主已经不满于“小打小闹”,而是以各种形式从国外进口电子废物。据统计,2005年1月至3月,天津海关己连续查获7起废旧物资走私案,涉及货物203t,价值106.92万元人民币,实际成功登陆的国外电子废物更是无从考证。

    3我国电子废物污染的深层剖析

    环境保护早在十几年前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也被纳入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中,绿色GDP更是近年来社会讨论的热点。但是环境问题,尤其是电子废物问题,何以仍旧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3.1正规回收网络的缺失

    电子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意味着电子废物的产生。电子产品在其使用价值被基本实现后,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一是分散于中下收入水平居民手中,二是集中于各组织机构。除部分产品仍停留在居民家中或堆积在组织机构的库房外,更多的废旧电子产品被小商贩(垃圾大军)以相对高的价格购得,并高价卖给废物处理厂商和非法处理商(绝大部分小作坊)。

    应当说,目前或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在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方式上,多数人仍会选择将废旧家电出售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且也是长期以来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即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人们意识水平较高的欧洲和美国,付费回收的做法也具有极大的不可行性,并逐渐被生产者以免费回收的做法替代。)

    3.2绩效评估异化——政治与经济利益的较量

    小作坊的燎原之势还应“归功于”另一部分受益者—地方政府的“宽大为怀”。在当前“以GDP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下,地方政府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必然也要权衡自身的利益得失,并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实现自己的“政绩”。仍以河北为例,按每个小作坊年均收入20万元计算,周围几个县成百个小作坊的收入将构成地方GDP“增长’的极大组成部分,当地政府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自1994年分税制试行以来地方财政可以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即使地方政府可能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但苦于技术与经济水平的限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国外经验

    当前,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纷纷开始了行动。

    在德国,所有销售电脑的公司都必须为其产品建立回收计划,如每一台在德国出售的SONY显示器都有一张标贴,指明了它的回收点,这些再生利用点遍布德国,共有800多个;其环境部日前又发布了一份关于废旧电器免费回收的工作草案,计划于2005年8月起将有偿回收电子废物的做法改为免费回收。

    在美国,托马斯、邓恩(美国环保局固体废物和紧急情况处理办公室执行助理主任)等人草拟了一份涉及范围广泛的电子废物回收计划,以改变原来只重点管理大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淘汰的废旧电脑的做法。

    日本作为家电生产王国,从2001年4月1日就开始实施了《家用电器回收法》,规定生产厂家有义务回收废旧电器或将其进行再生资源化处理,并且在开发电器时就应该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日本工业振兴协会2001年3月30日制定的目标显示,2005年度回收公司回收的旧电脑和废旧显示屏平均再生利用目标应达到总重量的60%以上,包括再利用的零件和再资源化的材料。

    2001年,欧盟议会通过了要求生产者从资金等方面对回收和再利用电子产品负责的指令。

    5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问题似乎明朗起来—除全球性的技术瓶颈外,中国电子废物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回收链的建立、回收体系的完善,以及回收处理技术和法律法规体系的正确规范引导等。而电子废物问题的处理过程涉及到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废物处理企业、环保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在目前我国环境领域法律苍白,道德约束不足,相关主体利益本位主义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下,要有效解决电子废物问题的困扰,必须遵循“立法当先,明确责任,政府引导”的方针,最后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体系。

    5.1加快立法,保障电子废物处理有章可循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环境安全作为一个必要条件纳入经济健康发展的范畴,不仅仅是国家意识形态上的转变,更是一国法制变迁的重要表现。诺思曾经指出,法制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即人们过去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从而使制度变迁或者沿新轨道进入良性循环或者以失败告终。根据这个依赖关系,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十分成熟,决策仍带有一定集权色彩的特殊阶段,强制性制度规范将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电子废物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国家实际上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协调生产商、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的冲突。因此,发展一套作为公共产品的法律体系并督促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是保证社会安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经济、最强有力的手段。

    5.2将电子废物处理纳入地方干部考核指标

    在经济不发达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压力都不会首先治理污染,因此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式,即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寻找共同的利益基础,利用环境保护的规模优势,创新环境管理手段,改革现行的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国家应提升官员素质,将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使之朝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完善,从而杜绝地方本位主义等。

    5.3政府引导,形成电子废物回收的封闭链

    回收体系的建立应因地制宜,针对城乡居民环境意识、收入水平以及基本素质的不同区别对待,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组织和管理机构,以最小的代价建立最有效率的回收体系。不论对于大中城市还是欠发达地区的个体消费者,国家应大力鼓励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同时充分利用行政区划,采用分区回收体系,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鼓励建立电子废物的回收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回收价格,保证回收链的顺利实施。

    对于组织机构保有的废弃电子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特点,制定电子废物的回收计划并通过签订定向协议的方式予以实现。从目前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芬兰就采取了这种专门机构定期到公司、机构及政府等有关部门回收电子废物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组织机构淘汰下来的电子产品有相当部分的性能比较完备,经过适当的修理后可以送还二手市场或者调节到经济落后地区实现二次利用。这就对回收机构的资格提出较高要求。

    5.4政府加大电子废物处理的资金扶持

    5.4.1财政投入助行业发展

    从现实意义来看电子废物问题的解决,初期回收链的建设需要相当数额的资金投入,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单靠某个企业或个人的力量是根本不能完成的。最终受益者是国家,故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担负起引导、建设、宣传、规范及适度的资金支持等多项工作的统筹策划。短期来看,政府资金的注入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的形式,对从事电子废物回收的行业给予政策支持。相对于污染后再治理所要付出的极其昂贵代价,甚至是有些污染的不可回复而言,这个财政投入负担国家是可以承受的。

    5.4.2社会募集促公众参与

    为了解决政府的经济负担,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笔者建议政府引进发行环境彩票的形式支持行业发展。废弃电子产品的有效回收,还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配合。由(上接第21页)于过渡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采用环保彩票这种机制,可以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并且彩票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持续、反复地筹措社会闲散资金,并且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容忽视的。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彩票筹得的资金除用作各种奖金的来源返回给购买者以及必要的管理资金之外,其余部分应主要划给环境保护基金,由基金按公开、公平的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支持建立回收体系在过渡阶段的资金需求,投向已经存在污染地区的环境治理和恢复工程,对因环境破坏而给当地居民造成的危害进行适度补偿,同时征集环保过程中的科研课题,支持发展环保技术研究和环保设施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建立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才能增强环彩购买者的信心。